你的位置:首页 >

娄底市2011年内联引资工作情况总结

2011/11/28点击:

  今年以来,在省经协办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四化二型、建设幸福娄底”的战略思路,牢牢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年”、“新型工业化”等专项活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10月30日,全市共实施内联引资项目379个,合同引资589.37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28.5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90%,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85.7%,其中省外境内项目247个,到位资金95.1亿元,市外省内项目132个,到位资金33.4亿元。

  二、主要工作

  1、理顺职能,完成了招商引资职能整合。今年,按照市政府新的三定方案,内联引资工作职能划入市商务局,为做好此项工作,原市委常委、副市长雷绍业亲自带队到省协作办汇报工作,进行工作协调,并组织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做好有关内联引资工作交接,进一步明确了职能,理顺了关系。同时,各县(市、区)(除涟源市外)也全部将内联引资工作划入商务(招商)部门管理,基本上达到了上下一致的招商引资职能整合。

  2、认真组织培训,不断加强内联引资工作管理。内联引资工作划入商务(招商)部门后,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市商务局党组高度重视,三月份专门组织了全市的内联引资统计培训,邀请了省协作办的领导、专家进行授课,并逐步完善了内联引资统计工作制度,使全市内联引资工作较快较好地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统计工作新系统启用后,按省协作办的要求,我们及时组织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参加新系统管理培训,顺利完成了新、老系统的更替使用。

  3、不断夯实招商引资工作基础。招商项目是招商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工作的成效。因此我们把项目工作摆在招商工作的首位,扎实做好每一个细节。一是注重加强项目开发。市发改委在充分掌握市情的基础上,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着眼引进战略投资者,围绕发展壮大“煤机、农机、电子陶瓷、煤化、薄板深加工”等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文章,挖掘、包装、储备了一批符合我市实际的大项目、好项目充实到项目库,编印了《娄底市招商引资项目手册》和《娄底市招商引资政策文件汇编》。二是加强基础工作管理。认真做好招商引资日常调度,及时有效掌握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动态;同时加强内联引资项目信息管理,及时收集项目资料,并全部建档立册,加强台帐管理。三是修改娄底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为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主力军作用,今年市委常委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决定将各县(市、区)的经济开发区列入全市招商引资考核范围,进行单独考核,同时,将到位外资、外经、外贸、加工贸易、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五项指标纳入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根据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实际,全面修改娄底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促进娄底开放型经济工作的发展。

  4、狠抓项目履约,加强服务协调,确保资金到位。今年以来,我市到位资金来势喜人,主要得意于“招大引强”的结果,今年相继有投资12.5亿元的“三一中源新材料产业园”首条生产线投产;投资8500万、年产20万吨饲料生产的东方希望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投资3.9亿元、年产20万吨的华润雪花啤酒(娄底)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的湖南巨大重工机械正式开工和湖南众一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LED系列光电产品两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为确保项目早日落地开工,我们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加强重点项目跟踪,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

  5、努力创新招商工作方式。我们坚持开拓进取,充分利用各种招商手段,突出重点,招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强化节会招商。2011年,我市积极组织参加了2011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五届“湘商大会”、第六届“中博会”、第七届“珠洽会”、省党政代政、经贸代表团赴江苏、浙江考察招商活动、第十四届厦门投资洽谈会、中国·东盟南宁博览会、湖南省第三届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博览会和湘台经贸洽谈会等节会招商活动,成功签约项目76个,合同引资315.2亿元,其中内资项目70个,外资项目6个,合同内资占全部引资的90.3%。如11月9日至11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品博览会,其中签约投资项目45个,合同引资218亿元,签约贸易合同121个,签约金额28.87亿元。通过这些节会平台,广泛与国内外商家进行沟通对接,全面推介我市的招商项目和投资环境,展示我市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同时,通过参与系列经贸活动,我们结交了一批新老朋友,找到了一批新的合作伙伴,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二是注重敲门招商。今年来,各县(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招商小分队,多次到湖北、广东、广西、浙江、山西等地开展上门招商,挖掘了许多宝贵的客商资源。三加强亲情招商。通过与娄底籍在外发展人士的联系,鼓励和支持他们回乡创业发展,同时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吸引和聚集更多的外地客商来我市投资创业,三一重工在我市投资兴建三一新材料产业园和八万套油缸生产基地,就是成功运用亲情招商的典范。

  6、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督查,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完成。为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今年全市扩大开放工作会议明确,对市直招商引资一类单位和各县市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实行一季一通报,年底进行全面考核。为此,全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二季度组织了对全市招商引资情况进行督查,原市委常委、副市长雷绍业、市委常委、副市长周纯良亲自下县市区督查项目履约、开工情况。

  7、倾力改善招商服务环境。今年来,按省厅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全市外来投资企业投资环境问卷调查,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今年以来,共受理了三起外来投资企业的投诉,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了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同时,我们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对外来投资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模式,推行驻厂服务,明确一名市级领导挂点联系,由政务中心全程代理外来投资项目的一切手续,不断开展以打击“三强”为主要内容的优化发展环境的专项整治活动,营造全市良好的亲商、安商、助商风气,提高部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三、主要问题和困难

  1、内联引资职能今年划入市商务(招商)局,但人员编制并未增加,业务还不是十分熟悉,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汇报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服务招商、服务企业的思想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地方、个别部门还存在“三强”和“吃拿卡要”现象,严重损害政府对外开放的形象。

  3、园区产业项目承载能力较弱,发展滞后。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对外开发的桥头堡,各级各类园区要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做优,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自产业项目承载力。

  四、下阶段工作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精干、高素质的招商骨干队伍,提高我市对外开放的水平。

  2、加大项目开发力度,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做好项目开发文章。

  3、继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程序和环节,落实严格的限时办结制。

  4、继续加大项目落地工作力度,确保项目早开工和资金到位,提高项目履约率。

  5、加快经济开发区平台建设,加强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

  6、修订《娄底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强化考核机制,促进招商引资工作蓬勃发展。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